组织细胞增多症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histiocytosiv)简称恶组,是组织细胞系的一种恶性增生性疾病。多见于成人和青壮年,但小儿时期也可发生少数病例。其主要的病理特点是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器官、组织中出现广泛的恶性组织细胞或分化较高的组织细胞灶性浸润,并伴有明显的血细胞被吞噬现象。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临床表现依侵犯器官多少和部位而有明显差异。一般均为急骤起病,发热持续不退或周期发生,同时伴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衰竭无力,肝、脾、淋巴结肿大,出现贫血和出血现象。晚期可出现黄疸,病情进展很快,浅表淋巴结在晚期多肿大,最后多死于全身衰竭或感染。多数患者全血减少,血片中偶可找到异常网状细胞。骨髓增生多活跃,涂片中可见到各种类型组织细胞,如多核巨组织细胞、巨噬细胞和吞噬各种血细胞的巨噬细胞。由于本病不一定侵犯每个组织器官,所以骨髓检查即使正常也不能除外恶网,应作多部位骨髓检查或取肿大淋巴结作病理检查。有黄疸的病人,血清直胆与间胆皆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多增高。诊断中需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或LCH鉴别。本病发病急,进展快,病程短,多于6个月内死亡。治疗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采用联合化疗,控制感染,输血和其他对症治疗。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以15~40岁占多数,男女之比约为3∶1,以农民为多见。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程在1年以上)两种,以急性型为多。起病急骤,病程短促、凶险,发热为首见及常见的症状(97.2%),多为持续高热,少数为不规则发热,而随病程进展而渐升高。少数也可以乏力、上呼吸道感染或肝、脾、淋巴结肿大起病。总之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明显消瘦,极度衰弱。由于骨髓被大量异常组织细胞浸润及组织细胞有吞噬血细胞的作用,加上脾亢及毒素抑制等作用,大多数患者有全血细胞减少。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及各种继发性感染。肝、脾、淋巴结因异常组织细胞浸润而逐渐肿大,但不一定同时发生。肝大达85%,质软至中,可达肋下9cm。脾大显著(75%),质中到硬,一般肋缘下3~5cm触及,可有压痛。淋巴结肿大45.7%,多为黄豆至蚕豆大,以颈及腋下常见,腹股沟次之,少数表现为腹块。黄疸常在后期出现(8.6%),主要由于肝实质细胞损害及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所致。除造血器官外,全身非造血器官均可累及。由于病灶散在、不均匀和不规则性,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肺部浸润多见,有咳嗽、咯血、胸痛等,重者出现呼吸衰竭。X线胸片示有片状模糊或小结节影。多发性浆膜炎常见,见胸、腹、心包等浆膜腔积液,除脏器及浆膜浸润外,低蛋白血症也是浆膜积液原因之一。心脏间质累及时,心电图示有心肌损害,I-Ⅱ°房室传导阻滞、奔马律、房颤及室性早搏等。肾脏侵犯可见蛋白尿或肾功能损害。骨骼受累,X片可示全身扁骨和长骨骺端多发性穿凿样或囊样骨质破坏。1.肠型恶组好发于结肠或小肠,累及不同肠段,肠壁增厚使肠腔狭窄,也可弥漫浸润,侵及整个肠壁。临床有肠出血、坏死或溃疡表现,穿孔率为88.8%。一旦穿孔,预后极差。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皮肤型恶组皮损为多形性,非向表皮性,多见于四肢,呈向心性分布。特异性皮损表现为浸润性斑块、结节、溃疡、剥脱性红皮病或大疱等,呈进行性发展;个别自行消退或此起彼伏。本型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呈慢性经过,高热及肝脾肿大少见。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神经型恶组多累及9、10、12对颅神经麻痹,引起吞咽困难、眼球麻痹、失明。也可累及脊髓或表现为脑炎型。
4.多浆膜炎型多在全身浸润,疾病进展期发生。浆膜腔积液2/3为血性,1/3为黄色浆液纤维素性,疗效及预后极差。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二)骨髓检查多数增生活跃,增生低下病例多已达晚期。多数病例骨髓中能找到多少不一的异常组织细胞: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①异形组织细胞,细胞体积大,可达20~40μm,形状畸异,核卵圆或不规则,核膜较厚而清晰,核染色质粗网状,核仁隐显不一,有时较大,胞浆嗜碱性,常见空泡,可有纤细的嗜亚尼林蓝颗粒;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②多核巨组织细胞:体积甚大,外形不规则,胞浆浅蓝,无颗粒或仅有少数细颗粒,通常含核3~6个,彼此贴近或呈分叶状,核仁隐显不一,此类细胞较少见,在多数患者的骨髓涂片中不易找到,但在组织切片中易发现;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③吞噬型组织细胞:其形态与正常所见巨噬细胞类同,浆内常吞噬大量血细胞,包括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残片、血小板,偶有少数中幼粒细胞。此外,尚可见淋巴样、单核样、早幼粒样、浆细胞样及异常核丝分裂型组织细胞,其中异形组织细胞和(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对恶组有诊断意义。吞噬型、淋巴样和单核样组织细胞在其它疾病中都可出现,因此没有特异性诊断价值。由于骨髓受累程度不一致,病灶分布不均匀,因此一次骨髓穿刺阴性者,不能排除诊断,反复多部位穿刺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骨髓活检或骨髓液凝块检查也可提高本病诊断阳性率。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三)细胞化学染色恶组细胞的酸性磷酸酶呈弥漫性中度至强阳性。以醋酸α萘酚为基质的特异性酯酶染色,单核细胞和异常组织细胞都为阳性,如改用AS-D萘酚作为基质,单核细胞可被氟化钠所抑制,而恶性组织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仍为阳性。恶组细胞胞浆溶菌酶阳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恶组患者显著减退,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近。苏丹黑B和β-葡萄糖醛酸酯酶也为阴性反应。恶组细胞单克隆抗体表面标记检查为CD68+、Ia+、Leu-M3+、63D3+、提示恶组细胞起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四)位相显微镜及电镜检查位相显微镜下,细胞边缘呈花边样,有"头发样"胞浆突起,常有明显的伸缩活动,核色质纤细,线粒体满布于胞浆内,有汇集于核凹陷部倾向,核膜清楚。恶组细胞的电镜特征是具有不规则短索状的糙面内织网,线粒体小,胞质内有各种不同颗粒,分化好的常有吞噬物质。
(五)病理学诊断淋巴结穿刺、活检加印片,有时需反复多次、多部位检查可提高诊断率。镜下见淋巴结包膜下、髓索及淋巴实质内组织细胞增殖、浸润、形态畸形,有吞噬性,常有少量浆细胞,但包膜多不侵犯。脾、肝、肾或皮肤活检亦见类似的病变。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六)染色体检查恶组病的染色体核型变化常以多倍体为著,有较高比例的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亚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5条,且恒定特征改变系D组染色体丢失一条,此与白血病、淋巴瘤不同,有助诊断。此外,可有染色体易位t(8;16)(p11;p13)及标记染色体(M)出现。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本病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个别患者可适用单一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可作为首选,100~400mg/d口服或静注,总量可达8~12g。缓解后可50~150mg/d维持。然多数患者对单一化疗药物几乎均有抗药,疾病凶险,须采用类似大细胞性非何杰金淋巴瘤联合化疗方案,自1977年Alexander采用联合强力化疗后疗效有所改观。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化疗方案多采用:①CHOP:环磷酰胺750mg/m2,静注,第1天;阿霉素50mg/m2,静注,第1天,长春新碱2mg,静注,第1天;泼尼松50mg/(m2·d),口服,第1~5天。②B-CHOP:加用博来霉素20mg/m2,静注,第1天。③B-CHOP-HDMTX,上述方案再加用大剂量氨甲喋呤0.25~20g/m2,静脉滴注,24小时后给4氢叶酸钙10mg/m2q6h×10次解救。Alexander(1984)采用联合化疗交叉方案CHOP/BCHOP及CHOP/B-CHOP±HDMTX治疗22例,15例(68%)取得完全缓解,5例(23%)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中数缓解时间30月(9-105月),中数生存期2年,5年生存率40%。Vera(1984)首先采用依托泊甙(VP-16-213)+阿糖胞苷治疗一例CHOP±HDMTX无效的恶组患者取得成功,无病生存、完全缓解期32月。剂量VP-16-21360mg/m2、阿糖胞苷200mg/m2静脉滴注,每周一次×6周;以后VP-16-21340mg/m2、阿糖胞苷200mg/m2,每周一次×3周,此后隔周一次持续10月。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脑垂体 | 阿糖胞苷 | 霍奇金氏淋巴瘤 | 阿霉素 |
巨噬细胞 | 嗜亚尼林蓝颗粒 | 血细胞 | 长春新碱 |
非何杰金淋巴瘤 | 奔马律 | 浆膜腔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1,http://www.cqvip.com/QK/96202X/2006004/22896044.html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http://www.wiki.cn/wiki/%E7%BB%84%E7%BB%87%E7%BB%86%E8%83%9E%E5%A2%9E%E5%A4%9A%E7%97%87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http://www.51qe.cn/pic/40/13/11/16/029.ht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http://www.yongyao.net/jbhtml/zzxbzdzx.htm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yx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