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转移瘤
传统中医学虽无颅内肿瘤的病名,但对颅内肿瘤的症状及成因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论述,如《素病·奇病论》曰:“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灵枢·九针论》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至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宋代《圣济总录》已明确指出:“瘤之为义,瘤之不去也……乃郁结雍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初为小核,渐以长大。”对颅内肿瘤的专论,如《中藏经》曰:“头目久痛,卒视不明者,死。”这可能是颅内肿瘤患者始见头痛,继之目盲,不治而死的具体症状。《张氏医通》对脱营者的描述:“始发之时,见证甚微……逮至肿大硬痛,盘根错节已极……与乳岩同源异派。”也系肿瘤渐次肿大,压迫症丛起的描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分别归属“头痛”、“呕吐”、“目盲”、“癫痫”、“眩晕”、“痿症”等范畴,也归属于“癥瘕”、或“岩(癌)”的病种中。中医学对颅内肿瘤的认识,原在殷墟甲骨文上就有“瘤”的记载,在《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认为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所至致。颅内肿瘤是为颅内有形的肿块,属于“癥瘕”、“积聚”的范畴。何以形成颅内肿瘤的==积聚,朱丹溪说:“凡人身上中下有快者,多是痰“,且”痰之为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也指出肿瘤与痰浊有关。然而本病病位在上,初起以头痛为主,有认为系风痰所扰,但其病症为进展性,待症显之时,已头痛不已。《证治要决》曰;“诸痛,乃是痰为气所激而上,气又为痰所隔而滞,痰与气相搏,不能疏通。”是为气滞痰凝之病机,气滞则有血瘀之变。《灵枢·百病始生篇》云:“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故颅内肿瘤者,痰瘀交阻或气血郁结皆有之。
古人云:“气有余便是火”,又云“痰为有形之火。”痰、气均可蕴而化火,火具炎上之势,故火热也为颅内肿瘤的病因之一。临床上以肝胆实热而致头痛、目赤、呕吐、烦躁,诸症皆现。肝瘀化火以能动风,遂成肝风内动之症而见抽搐。然而何以痰凝、气滞、血瘀、邪毒积聚成块?《医宗必读》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可见乃正虚邪恶之候。究其正虚之因,一是脾肾阳虚,盖脑为髓之海,肾生髓通脑,肾虚髓海空虚而贼邪乘虚而入;脾主运化,脾虚湿聚生痰,而致痰凝血瘀入颅占位而成颅内肿瘤;而是肝肾阴虚,而致阴虚阳亢,肝阳鸱张,化火生风,而居上位。总之,颅内肿瘤是为髓海之病,多由痰湿之邪恶凝聚于脑,颅内气滞血瘀,内压增高,脉络受阻,日久化热动风,风火鸱张,又可损伤阴津,而致肝肾不足,耗津脱营,邪毒积聚,因此该病病机关键为痰凝血瘀,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进一步演生各种并发症,而各种症之间,又可相互作用,正气益伤,邪壅益甚,而使头痛、呕吐,抽搐诸症持续不得缓解,而胶固之疾。病位于脑,与肝、肾、督脉关系密切。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射线:Modan(1974年)调查了1100例放射治疗头癣的儿童,发现在12年后有0.4%发生颅内恶性脑膜瘤,对照组的发生率只有0.1%。文献中关于颅内肿瘤放疗后诱发另一种肿瘤的报道已不鲜见。临床上恶性程度较低胶质瘤患者在接受术后放疗后,时间不长,原发病灶稳定,临近部位又长出新病灶比较多见。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化学物:有多种化学物可在实验动物中诱发脑肿瘤,常见的有蒽类化合物、N-亚酸类化合物。诱发的颅内肿瘤,可为各种胶质瘤、脑膜瘤、肉瘤、上皮癌、垂体瘤等,部位以脑皮质下白质、海马区、侧脑室周围、三叉神经、周围神经等处为多。
4、病毒:在禽类及脊椎动物中病毒能诱发颅内肿瘤。常见致瘤病毒有腺病毒、SV40病毒、Papavo病毒、Oncorna病毒及肉瘤病毒(RSV)。SV42病毒可诱发实验动物脉络丛或脑室壁的室管膜瘤,发生率几乎可达100%诱发时间约可为90—120天,RSV可在更多动物中诱发颅内肿瘤,时间约35天左右。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5、遗传:近年来随着细胞发展遗传学的进展,认为本病的发生机理可能与癌基因表达过度与抑癌基因的失落两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已经知道,神经纤维瘤病可由染色体17q11.2,双侧听神经纤维瘤可由22q11-q13.1,小脑视觉网膜血管瘤病可由3p26-p25,结节性硬化可由9q34.1-34.2、11q14-q23、12q22-q24.1座位的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因素很可能也参与一般颅内肿瘤的发病。约70%脑膜瘤可见到染色体22缺失,出现低倍体现象,脑膜瘤也于22q12.3-qter的基因突变有关。胶质瘤常有染色体9q10、17p和22q上等位基因的丧失,近年发现,胶质瘤是由于19q上一个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能是染色体10和或17上某个基因突变后发生的单克隆肿瘤。伴发于斑痣性性错构瘤的颅内肿瘤与遗传有关。多灶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都有生殖细胞的变种,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从染色体的研究发现第13对染色体的长臂可有缺失(139ˉ),或染色体13长臂上的14带缺失(13914)缺失。
6、饮食习惯:根据长期对众多脑肿瘤患者的饮食习惯调查发现,患者长期过多食用酸性食物,也是发病的因素之一。长期过多食用淀粉、糖、脂肪、奶酪、肉类等酸性食物使机体体质成酸性状态,有利于颅内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有两类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类是肿瘤基因,另一类是抗肿瘤基因。抗肿瘤基因活化和过度表达诱发肿瘤形成,抗肿瘤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肿瘤基因可以存在于正常细胞中,不表达肿瘤特性,当这种细胞受到致瘤因素作用时,如病毒、化学物和射线等,细胞中的肿瘤基因被活化,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症状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两方面。
1.颅内压增高及一般症状: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及周围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而显著。90%左右病人有头痛,70%左右有恶心呕吐,70%以上有视乳头水肿,30%~40%并有眼底出血,致视力减退者约占20%,约15%有外展神经麻痹,晚期约15%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并可有脑疝症状。 病人一般状况多较差,有的明显消瘦。20%左右病人有癫痫发作,多数为局限性发作。由于肿瘤多累及额颞叶且脑水肿范围较广泛,亦常有精神症状。常见的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等。脑膜转移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局部体征很少见。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局部症状:由于肿瘤对脑的损害较重,并且常为多发,局部症状多显著,且累及范围较广。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体征。40%以上病人有偏瘫、约15%有偏侧感觉障碍,约10%有失语,5%左右有偏盲。位于小脑者则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亦可有后组颅神经症状。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头颅平片:大多数表现有颅内压增高征,个别的可见松果体钙化移位。
3.CT扫描:不但可定位,并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状及脑组织、脑室的改变、特别易于发现多发性肿瘤、肿瘤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呈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像,混杂密度者常为肿瘤内有坏死囊变,则显示有低密区。强化后大多有明显的块状或环状影像增强、肿瘤周围常有低密度脑水肿带。可见脑室受压变形,小脑肿瘤可见第三脑室以上对称扩大。
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局限体征较重一般情况较差者,应首先考虑本病。由于脑转移来自肺者多见,应照肺像。如肺像发 现肿瘤,或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史者,诊断一般可以确立。 进一步确诊需作特殊检查。CT扫描对定位定性以及发现多发肿瘤,诊断价值最高。
对颅内转移瘤治疗困难,不易治愈。多主张综合治疗为主,辅以放 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可缓解病人症状,延长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生命。 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切除术及姑息性或减压手术。脑单发转移瘤,一般状况较好,原发瘤已切除,未发现其他部位转移者,可作肿瘤切除术。如原发肿瘤虽未切除但能切除,而脑部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显著者,可先作脑瘤切除术。待颅内压增高缓解后,再作原发瘤切除术。切除肿瘤时,一般与脑组织易于分离,切除范围应较广泛,争取作到全部切除。肿瘤部位深在或多发性肿瘤,以及脑膜转移,可作减压术,以减轻症状。至于原发肿瘤不能切除、有身体多处转移,一般情况很差者,则不宜手术。可给予激素、脱水药物及对症治疗,可短时期缓解症状。 手术后一般情况较好,血象正常者。可给予放射治疗,不能切除的肿瘤无多处转移者,亦可行放射治疗。鼻咽瘤等不宜手术的侵入瘤,宜给予放射治疗。 一般情况可,血像及肝肾功能正常者,亦可予化学治疗。可予卡氮芥、环己亚硝脲及根据 原发肿瘤类型选用抗癌药物。
脑转移瘤的预后不良。50%~70%在手术后半年内死亡。存活1年以上的不过15%,个别的可存活10年以上。但经过手术治疗者较未行手术者存活期为长,故对多数适于手术的病人,手术治疗仍有一定的价值,而宜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各类脑肿瘤患者中大约有30%的病人有癫痫发生,部分病人虽然手术切除了瘤体,但癫痫症状已然发生,原因是形成肿瘤和癫痫的病因病理,没有完全消除,此类癫痫仅用一般抗癫痫药物只能起到暂时减轻些症状之效。因此,在治疗时必须要从作用于肿瘤癫痫的病因病理入手,用中医中药治病求本,消除肿瘤生长因素,癫痫症状才能得到彻底控制。抗瘤正脑系列药物:抗肿瘤、抗癫痫有良好的作用。 [1]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yx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