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物理检查    物理试验   

巴宾斯基氏征

概述

      脊髓失去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控制时出现一种特殊的脊髓反射。当用钝物划其足,大拇趾背曲,四趾向外似扇形展开→阳性成人的脊髓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控制下活动的,正常时这一反射被抑制而表现不出来,一旦锥体系或锥体外系受到损伤而失去这种抑制时,就会出现巴彬斯基征。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巴宾斯基反射:
      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
特征:
      当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拇扯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然后再蜷曲起来。
原因:
      它是因中枢神经通路(锥体束及大脑皮层)还不成熟而引起的。存在期:此反射最早可在4-6个月的新生儿身上看到,该反射约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成人若再出现此反射,一般是锥体束受损害的表现。
临床意义:

      锥体束严重损伤,尤其是脊髓病变时,可出现持续的自发的巴宾斯基反射,同时也可出现反射范围增大。除刺激足掌外侧缘外,刺激下肢其他部位也可出现巴宾斯基反射。此外,它也发生于深睡、深度昏迷、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胰岛素低血糖休克、电休克、高血糖昏迷尿毒症等。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知识拓展:

     科学家们注意到,出现巴宾斯基反射时脚趾所呈形状,酷似猿猴在攀登树木时为固定身体所采用的脚趾样式。因此,通常把这一反射设想为:由于锥体束受损,大脑皮层的影响不能再作用于脊髓的节段,从而导致种系发展上较为古老的反射性动作形式。至于婴儿早期出现的巴宾斯基反射,则与神经系统的髓鞘化未完成有关。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yxbaike.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踝阵挛    下一篇 双髋外展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