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病例讨论   

纵隔神经鞘瘤1例CT影像

女,34岁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主诉:体检发现右上纵隔肿瘤一年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一年前参加体检行胸部CT发现“右上纵隔肿瘤”。起病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力无明显下降,体重无明显改变。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纵隔肿瘤纵隔肿瘤

影像PPT - 【病例】纵隔神经鞘瘤1例CT影像-2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影像PPT - 【病例】纵隔神经鞘瘤1例CT影像-3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影像PPT - 【病例】纵隔神经鞘瘤1例CT影像-4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影像PPT - 【病例】纵隔神经鞘瘤1例CT影像-5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影像PPT - 【病例】纵隔神经鞘瘤1例CT影像-6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影像PPT - 【病例】纵隔神经鞘瘤1例CT影像-7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影像学表现: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肿块位于右后纵隔紧贴后胸膜的区域,气管与前方血管受压移位;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肿块与胸膜界限不清;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观察肿块与后胸膜切面关系紧密,分界不清;肿块与右后纵隔脂肪间隙分界清晰可辨,邻近血管受压外移;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增强的层面观察,肿块与胸膜关系密切分界不清,肿块与纵隔的脂肪间隙清楚,另外观察肿块与椎体间的结构较紊乱;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5、包膜结构:肿块的包膜较为清楚,表面较为光整,可见少许血管位于包膜上,肿块与胸膜侧包膜不完整;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6、增强扫描可以包膜强化,尤其位于肺界面的区域清晰显示包膜线状强化,肿块内部早期增强不均匀轻度强化,随时间延迟,强化趋于均匀;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7、肿块的下方层面与叶间胸膜相连续。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多种征象提示肿块来源胸膜层的病变,SFT首先考虑。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鉴别诊断: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神经源性肿瘤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神经鞘瘤,椎间孔未见扩张,唯一征象就是椎体旁结构较为紊乱;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节神经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的肿瘤,分化好表现良性特征,形态多为单发,类圆形或哑铃或分叶状,长径与身体长轴平行为主要特点;密度低于肌肉,可以粘液变,囊变坏死少见。增强扫描多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有包膜及瘤内线状强化。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CD:表现为单发纵隔或肺门肿块,淋巴链分布为特点,明显显著性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可以簇状或分支钙化,无出血及坏死。本病例强化幅度较低,给予排除。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异位胸腺瘤。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最后考虑:SFT>神经源性肿瘤.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病理结果:神经鞘瘤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纵隔神经鞘瘤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神经鞘瘤源于周围神经外膜的雪旺氏细胞,又称雪旺氏细胞瘤 ,在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约占全部纵隔神经源性肿瘤80%。来源于周围神经的良性肿瘤有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副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鞘瘤;恶性为神经纤维肉瘤。节细胞神经瘤为源于交感神经的良性肿瘤,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为恶性;副神经节瘤(多无无分泌功能)和嗜铬细胞瘤(多可分泌儿茶酚胺)源于副交感神经[1]。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临床特点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纵隔神经鞘瘤最好发于脊神经后根和肋间神经,大部分发生于胸腔的上1/3或上半部分后纵隔脊柱旁沟的神经组织,紧贴于椎体外侧椎间孔附近,部分肿瘤可存在于椎管内。对于极少数发生于前、中纵隔迷走神经、喉返神经或膈神经的肿瘤,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胸腺瘤、支气管囊肿、畸胎瘤、胸骨后甲状腺肿、淋巴瘤、胸膜间皮瘤等。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良性神经鞘瘤多完整而较厚包膜,表面光滑,实际多为壁层胸膜形成的假包膜,部分瘤体可有囊变及钙化。恶性神经鞘瘤易侵犯毗邻器官组织,椎旁组织甚至椎骨等,可能需切除受累肺、部分心包、肋骨、椎弓板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若与纵隔血管黏连界限不清或有明显侵犯。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影像学特点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发生部位胸腔的上1/3或上半部分后纵隔脊柱旁沟;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形态上:圆形或椭圆形,常发生囊变;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部分呈哑铃状,中间为扩大的椎间孔,恶性者可见临近骨质破坏吸收;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肿瘤出血可以发生液化并由于营养性不良发生钙化;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5、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度花斑样强化,静脉期逐渐强化,延时期明显不均匀强化。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影像PPT - 【病例】纵隔神经鞘瘤1例CT影像-12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上图:神经鞘瘤,发生部位胸腔的上1/3或上半部分后纵隔脊柱旁沟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整,内部发生囊变,平扫可见斑点状钙化影,增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影像PPT - 【病例】纵隔神经鞘瘤1例CT影像-13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上图:神经鞘瘤,与上同一个病例,重建可见椎间孔扩张。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病例来源:李文民,潘炳灿.《后纵隔神经鞘瘤的CT、MR表现》发表在2019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影像PPT - 【病例】纵隔神经鞘瘤1例CT影像-14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上图:后上纵隔神经鞘瘤,肿块完整包膜,边界清楚,内部囊变坏死。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鉴别诊断: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根据肿瘤细胞起源不同,纵隔神经源性肿 瘤主要有三大起源,第一起源于神经鞘膜,第二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第三起源于副神经节[2]。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神经鞘瘤发病部位常见于后纵隔脊柱旁沟,良性较为多见,在强化方式中,主要呈现逐渐增强,动脉期病灶轻度花斑样强化。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纵隔神经纤维瘤在男女发病比例中,男性多于女性[3]。纵隔神经纤维瘤包膜完整,受胶原束、神经鞘细胞等因素占比的影响,纵隔神经纤维瘤在强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强度不一的情况,但总体来说,主要表现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静脉期逐渐强化-延时期明显均匀强化的转变。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纵隔神经节细胞瘤多于纵隔区,好发于肾上腺,表现多样化,瘤体相对较小,受血管包饶,但血管形态基本正常。在增强模式中,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静脉期逐渐强化-延时期明显均匀强化,若图像表现特征不典型时,可根据后纵隔的肿瘤中是否出现脂肪组织进行相关鉴别[4]。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纵隔副神经节瘤的分类根据其所来自的解剖部位有无功能,单一影像学特征诊断可能存在困难,需要结合相关病理基础资料进行评估,副神经节瘤强化非常明显,峰值出现的时间较早,退出时间相对较慢,故在静脉期、延时期强化呈现逐渐降低[5]。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参考文献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1]李文民,潘炳灿.后纵隔神经鞘瘤的 CT、MRI 表现[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9.31(1):58-60.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2]严琳,吴征平,王小果.纵隔神经源性肿瘤MRI平扫及强化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9 32(1).27-30.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3] 沈明敬,徐忠恒,徐中华,等.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累及颈-前上中纵隔1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6,32( 3):187.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4] 张颖,李沛雨,黄晓辉,等.原发性腹膜后恶性副神经节瘤免疫组化与预后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4):320-323.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5] 王世洋,杨野,张佳林.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与 诊断治疗策略[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 5):444-448.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yx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