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病理学   

巴尔通氏体病

巴尔通氏体病

内容

(bartonellosis)由白蛉叮咬传播的细菌性皮肤病。本病局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河谷,如秘鲁、厄瓜多尔尔和哥伦比亚。病原体为杆状巴尔通氏体,一种革兰氏阴性多形性杆菌,吉姆萨染色呈红紫色。病原体进入血流,粘附于红细胞上或寄生在红细胞内,使红细胞脆性增加,可在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潜伏期2~6周,典型病程分两期:①奥罗亚热期。表现为间歇高热、肌肉和关节痛、淋巴结肿痛和严重贫血,周围血涂片呈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可见有核红细胞和豪厄尔-若利二氏体,经3~6周,生存者开始缓慢恢复。②秘鲁疣期。存活者常在皮肤暴露部位出现直径0.5~2厘米的血管瘤样结节。急性期血涂片及血培养可见病原体 ,秘鲁疣期皮损处培养阳性可确诊。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和氯霉素疗效较好,预防关键是消灭白蛉。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配图




所属分类

败血症
医学百科网 | YxBaike.Com

生物致病因子和生物源性疾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yxbaike.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层状血栓    下一篇 布鲁氏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