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概述: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刺激肝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是乙肝病毒抗体系统中出现较早的抗体,对乙肝无保护作用,传染性强,持续于急、慢性感染期。正常值: 阴性。临床意义: 阳性:[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乙型肝炎E抗体代表传染性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表明病程较长。正常值: 阴性。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乙型肝炎E抗原是乙型病毒核心颗粒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之一,代表着传染性高低,阳性则说明传染性较强。正常值: 阴性。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是病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以后,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质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性抗体(保护性抗体),可持续数年。说明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具备了一定的免疫力。正常值: 阴性。临床意义[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外壳部分,由蛋白质所组成。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2~6个月,谷丙转氨酶升高前2~4周出现。急性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慢性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正常值: 阴性。临[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generalized essential telangiectasia)是指四肢、躯干大面积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而不伴其他皮损的疾病,多发于女性。 发病机制 有人报[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甲状腺显像是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正常值: 正常。临床意义: 1、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2、甲状腺结节功能状态的判定。 3、颈部包块(腺内或腺外)的鉴别诊断。 4、甲状腺癌转移源的[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肝胆动态显像对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胃十二指肠反流、肝移植术后的监测均有重要价值。正常值: 正常。临床意义: 1对伴有黄疸的肝胆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2新生儿先天性胆道畸形。 3、总胆[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ECT检查专案很多,几乎遍及人体所有器官和组织,适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正常值: 人体各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均有各自的检查专[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放射性核素肾图不用输尿管插管就能反映两侧肾功能,但病因诊断缺乏特异性。正常值: 正常。临床意义: 1、诊断上尿路梗阻:尿路结石畸形狭窄及肿瘤等。 2、测定总肾功能。 3、测定分肾功能:[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肾动态显像在移植肾监护中能提供肾血供、肾功能、尿路通畅情况,有无排异反应,有无出血及肾梗塞等,是首选方法。正常值: 正常。 临床意义: 1、综合了解肾脏形态功能和尿路通畅的情况。 2、[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骨显像对骨肿瘤、骨转移肿瘤诊断比X线片检查可早3~6个月,但要注意本法是高灵敏度、低特异性。正常值: 正常。临床意义: 1、寻找癌瘤的骨转移源。 2、病人主诉局部骨痛,排除骨瘤及其它骨骼[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肾上腺髓质显像对肾上腺增生、肿瘤诊断为首选。正常值: 正常。临床意义: 1.阵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嗜铬细胞瘤。 2.拟诊和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肿瘤定位诊断。 3.拟诊异位嗜铬细胞[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肝血池显像是肝血管瘤首选检查专案,灵敏度92%,特异性100%,准确率96%。正常值: 正常。临床意义: 1、肝静态显像发现有放射性缺损或明显稀疏区,拟进一步鉴别占位病变的性质。 2、若[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肾血浆流量测定是判断肾功能指标的一种较好方法。正常值: 正常。临床意义: 1、可判断肾功能和观察疗效。 2、肾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测定,可有助于分析病变的主要部位。 3、肾移植后[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心电图波形定义 体表心电图是反映心脏电活动的一项基本检查,其图形包括P波、QRS波和T波等。其中,QRS波是由Q波、R波和S波[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梗塞面积判断、冠脉搭桥术及溶栓治疗的监测均为首选方法。正常值: 心肌灌注SPEVT检查可提供心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的断层像。临床意义: 1、诊断心肌梗塞或缺血[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肾上腺皮质显像是增生、肿瘤诊断为首选。正常值: 正常。临床意义: 1.临床诊断为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性激素增多症的患者。 2.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性激素增多症等患[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