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概述抗精神病药即强镇静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精神病,吩噻嗪类包括氯丙嗪(冬眠灵,可乐静,Chlorpromazine)、奋乃静(羟哌氯丙嗪,Perphenazine,Trilafon)、甲硫达嗪(Thi[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吡唑酮类药物是安替比林的衍生物,毒性较大,治疗剂量即可引起严重粒细胞减少。这类药物包括氨基比林、安乃近、保太松、羟基保太松等。氨基比林已被淘汰,临床[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本类药物国内已有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丙咪嗪(imipramine)、多塞平(doxepine)等,主要用以对抗情绪低[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称产科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见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临床表现与暴发性肝炎相似,既往文献报道母儿死亡率分别为75%和85%,但如能做到早期诊断、[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称之为脂肪肝(fatty liver)。肝内积聚的脂质依病因不同可以是三酰甘油、脂肪酸、磷脂或胆固醇酯等,其中以三酰甘油为多。根据脂肪含[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为腺病毒8型,19型及37型所引起。其中8型多见,传染性强,曾引起世界性流行。 病因 为腺病毒8型,19型及37型所引起。其中8型多见,传染性强,曾引起世界性流行。症状体征 初为急性滤泡性结[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百草枯(PQ)商品名一扫光、克芜踪等,是一种高效能的非选择性接触型除草剂,对人畜具有很强毒性,误服或自服可引起急性中毒,已成为农药中毒致死事件的常见病因。成人致[阅读全文]
摘要: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采用护理教科书统一规定每次鼻饲200~300 ml,间隔时间每次不小于2 h,每天6次。多篇论文最新报道,饲间隔时间5 h,单次鼻[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正常的二尖瓣关闭功能取决于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左心室这5个部分的完整结构和正常功能。这5个部分中的任一部分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均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 病因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病理生理[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房室管畸形曾称为心内膜垫缺损,第1孔型缺损,房室共道,或原发孔缺损是第1隔与心内膜染发育不全形成的一系列先天性心脏畸形。主要病变是房室环上、下方心房和心室间隔组织部分缺失,且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发病率[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肛门癌多发生在肛管或肛缘皮肤上,多为鳞状上皮癌,也有少数为基底细胞癌。生长在齿线的是肛管癌;生长在齿线下方是肛门周围癌或肛门缘癌。肛管癌[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生长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调节物质代谢的重要激素,促进成年前长骨生长。正常值: 男性成人小于 2.0μg/L;女性成人小于 10.0μg/L;儿童小于 20μg/L。临床意义: 增高: 见[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是增加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直接影响尿量。正常值: 1~10μu/ml。 11~30μu/24小时。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及胰岛素缺[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催乳素主要促进乳腺生长发育和乳汁的形成,并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正常值: 男性 3.0~14.7μg/L; 女性 3.8~23.2μg/L,妊娠后期95~473μg/L。临床意义: 增[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5羟色胺是一种吲哚衍生物。是调节神经活动的一种重要物质。 5-HT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能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5-HT含量及功能异常可能与精[阅读全文]
摘要: 概述: 试验前受检者应排空尿液,并测定尿量及尿比重,然后肌注长效垂体后叶素5单位,随之收集数小时尿,再测定。正常值: 无反应或阴性。临床意义: 如为尿崩症对本试验起反应,尿量迅速显著减少,尿比重增[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