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网>> 医学分类 >> 疾病库

该分类下有2572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疾病库" 分类下的词条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编辑:0次 | 浏览:2148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04 19:03
标签: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摘要: 急性(3天内)硬脑膜下血肿发生率最高占70%,亚急性(4~21天)约占5%。两者致伤因素与出血来源基本相同,均好发于额颞顶区。临床病程发展的快慢,则据脑原发损伤的轻重、出血量及个体代偿能力的不同而异。【诊断】颅脑损伤后,原发昏迷时间较长或原发昏迷与继发性意识障碍互相重叠,表现为昏迷程度不断加深,并随之出现脑受压及颅内压增高的征象,特别是伴有局灶体征者,即应高度怀疑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若病情发展较缓已为期4~12天,曾有中间意识好转期,继而加重,并出现眼底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则往往伴有亚急性硬脑膜[阅读全文:]

急性及亚急性脑内血肿
编辑:0次 | 浏览:1996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04 19:03
标签: 急性及亚急性脑内血肿

摘要: 外伤性脑内血肿绝大多数均属急性,少数为亚急性,特别是位于额、颞前份和底部的浅层脑内血肿,往往与脑挫裂伤及硬脑膜下血肿相伴发,临床表现急促。深部血肿,多于脑白质内,系因脑受力变形或剪力作用致使深部血管撕裂出血而致,出血较少、血肿较小时,临床表现亦较缓。血肿较大时,位于脑基底节、丘脑或脑室壁附近的血肿,可向脑室溃破造成脑室内出血,病情往往重笃,预后不良。【诊断】急性及亚急性脑内血肿与脑挫裂伤硬脑膜下血肿相似,病人于颅脑损伤后,随即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脑受压征象时,即应进行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检查,[阅读全文:]

寰椎骨折脱位
编辑:0次 | 浏览:2606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04 19:03
标签: 寰椎骨折脱位

摘要: 寰椎骨折脱位 寰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脊柱损伤,约占上颈椎损伤的50%,约占脊柱骨折的1%~2%,多为脊柱复合损伤的一部分。Gleizes等研究发现70%的寰椎骨折合并其他上颈椎损伤,因此多见于各类寰枢椎复合体损伤。最常见的致伤原因是高速车祸,其它如潜水触地伤、高处坠落伤、重物打击伤等。一般多见于成年人,小儿少见。低龄伤者发生该型骨折多见于车祸致伤,而高龄伤者则多见于低高度坠落伤。大部分作者将寰椎骨折分为5种类型:单纯的寰椎前弓骨折,单纯的寰椎后弓骨折,寰椎前后弓复合骨折(寰椎爆裂性骨折,[阅读全文:]

多发性颅内血肿
编辑:0次 | 浏览:2154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04 19:03
标签: 多发性颅内血肿

摘要: 颅脑损伤后颅内同时形成两个以上不同部位或类型的血肿时,谓之多发性血肿。此类血肿常伴发于严重脑挫裂伤病人,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4.4%~21.4%。其中,居不同部位者占60%左右;位于同一部位但不是同一类型的血肿,约占40%。【诊断】当疑有多发性血肿可能时,应及早施行辅助检查如CT、MRI或脑血管造影均能于早期明确诊断。颅骨X线平片可以提示有无跨越静脉窦或血管压迹的骨折线。脑超声波探测若发现中线波无移位或稍有偏移而与临床体征不符时,即应考虑存在多发血肿。若脑血管造影示有无血管区,而大脑前动脉并未[阅读全文:]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编辑:0次 | 浏览:3004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04 19:03
标签: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摘要: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T图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见于多种颅脑外伤,其中以颅底骨折引起者最多见,位于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或其分支,因外伤破裂直接与静脉交通,形成动、静脉瘘,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在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率约为2.5%。据统计75%以上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均为外伤所致。由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其出入口处的硬脑膜牢牢固定,故当骨折线横过颅中窝或穿行至鞍旁时,即可撕破该段动脉或其分支。有时亦可因骨折碎片、穿透伤或飞射物直接损伤而造成。受损的动脉或当即破裂或延迟破裂,故伤后至动、静脉瘘症状出现的时[阅读全文:]

外伤性癫痫
编辑:0次 | 浏览:2871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04 19:03
标签: 外伤性癫痫

摘要: 外伤性癫痫外伤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可发生在伤后的任何时间,甚难预料,早者于伤后即刻出现,晚者可在头伤痊愈后多年始突然发作。 概述 外伤性癫痫外伤性 癫痫 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可发生在伤后的任何时间,甚难预料,早者于伤后即刻出现,晚者可在头伤痊愈后多年始突然发作。不过,并非所有的脑外伤病人都并发癫痫,其发生率各家报道由0.1%~50%不等,由于资料不同,差异甚大。据Caveness(1916)百万例以上有脑组织损伤的头伤病人分析,有外伤后抽搐者占30%,其中,[阅读全文:]

外伤后脑膨出
编辑:0次 | 浏览:2435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04 19:03
标签: 外伤后脑膨出

摘要: 开放性颅脑损伤特别是穿透性火器伤之后,由于头皮、颅骨及硬脑膜均已开放,甚至,伴有头皮、颅骨及硬脑膜的缺损,如果伤后早期曾有颅内出血、脑水肿脑肿胀而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则很易造成脑组织从颅骨缺损口向外膨出犹如蕈状,故又有脑蕈之称(BrainFungus)。伤后1周内的脑膨出,无明显感染者早期膨出,经过适当的抗菌治疗和降低颅压的处理后,脑膨出部分常能自行缓解,退回颅腔,因此,又称为良性脑膨出。若伤后1周以上,由于初期清创不彻底或因就医过晚,颅内存有大量糜烂的挫碎组织、血凝块、骨片及异物等易感染的物质,[阅读全文:]

基底节血肿
编辑:0次 | 浏览:2325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04 19:03
标签: 基底节血肿

摘要: 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是在CT广泛应用之后才发现的特殊部位现象。据Macpherson(1986)报道其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3.1%,并将之分为两型:其一为单纯性基底节血肿,其二为复合性基底节血肿,即合并有其他颅内血肿,且预后较差。【诊断】早期诊断需靠CT检查,并应根据血肿的大小、累及范围及病情能否稳定来决定手术与否。【治疗措施】若病人伤后意识有所改善,血肿小于30ml,颅内压不超过3.33kPa(25mmHg),CT无严重脑室、脑池受压、中线移位未超过10mm,未穿破脑室者,可行姑息性治疗,否则,应[阅读全文:]

听神经鞘瘤
编辑:0次 | 浏览:3243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04 19:03
标签: 听神经鞘瘤

摘要: 概述 听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7.79%-10.64%,占颅内神经鞘瘤的93.1%,占桥小脑角肿瘤的72.2%,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20岁以下者少见。女略多于男。本瘤好发于中年人,高峰在30-50岁,最年幼者为8岁,最高年龄可在70岁以上。发生于小儿的单发性听神经鞘瘤非常罕见。绝大多数为单侧,双侧者多为神经纤维瘤病。 症状体征 听觉剖析图听神经鞘瘤的病期较长,症状存在的时间可数月至数年不等,一般持续3-5年。大部分病人就诊时主要症状是听神经鞘瘤本身的症状,包括头晕、耳鸣及听力下降,此三[阅读全文:]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
编辑:0次 | 浏览:2523次 词条创建者:天使之剑     创建时间:09-04 19:03
标签: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

摘要: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相邻近的组织结构(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血管等)的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的统称。临床上根据肿瘤与脊髓硬脊膜的位置关系,一般将椎管内肿瘤分为髓内、髓外硬膜内和硬膜外三类。髓外硬膜内肿瘤最多见,其次是硬脊膜外肿瘤,最少见为脊髓内肿瘤。髓内肿瘤占9%~18%,髓外硬膜内肿瘤占55%左右,硬膜外肿瘤占25%左右哑铃形椎管内肿瘤约占8.5% 流行病学 神经纤维瘤病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每年的发病率约0.9~2.5/10万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