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鳃裂瘘管鳃裂瘘管(branchial fistula)为鳃囊、鳃沟相通或鳃沟不消失而生成鳃裂瘘管的外瘘口及全程位于颈部,故又称颈侧瘘管。 病因 鳃裂瘘管鳃裂瘘管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鳃沟与鳃囊间的隔膜破裂;②鳃沟闭合不完全;③鳃器官上皮残留;④鳃器官发育异常;⑤颈窦未闭合以上一种或几种因素可同时存在。 分类 胸锁乳突肌根据鳃裂瘘管的胚胎发育来源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第一[阅读全文:]
摘要: 介绍原发在面神经鞘膜上的肿瘤,称为神经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Schwannoma),可发生在全程面神经在一段纤维上,但以膝状节周围出现较多。1930年Schmidt首次报告,迄今世界文献上不足300例,国内报道者仅20余例。据Saito(1972年)检查600例颞骨标本中发现5例,发病率为0.8%。临床上本病少见的原因为:①肿瘤生长慢,早期无症状。②出现面瘫时易被误诊为贝尔面瘫和慢性中耳炎。③手术中肉芽性肿瘤很少送病理检查。患者多为成人,文献报告年龄最小者为4岁小儿。 详细信息 面神经瘤少见,世界[阅读全文:]
摘要: 诊断方法 淋巴细胞本病起病急,全身及咽部症状较重,体温多在38~40℃,血液检验: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著。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此病较容易但应注意并发症的诊断及与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相鉴别,对小儿尤其重要。 感染发生后,粘膜急性充血肿胀,粘液腺分泌增多,粘膜表面覆有稠厚粘液粘。膜下血管及粘液腺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咽壁淋巴组织亦充血肿胀,严重者可见有白色点状渗出物。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口内有脱落上皮、细菌及代谢产物和渗出液形成黄白色小点,如融合成片,则形成假膜,炎症侵入扁桃体实质,[阅读全文:]
摘要: 简要介绍 血管运动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rhinitis)是神经内分泌对鼻粘膜血管、腺体功能调节失衡而引起的一种高反应性鼻病。本病病理机制错综复杂,许多环节仍不甚清楚,故给临床确切诊断和有效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发病无显著性别差异,儿童很少有血管运动性鼻炎发生。 临床表现 血管运动性鼻炎(1)物理性反应型一些患者常针对某些理性刺激产生特异性鼻部反应。如每于接触冷空气、突然的气温变化、潮湿等,即产生发作性喷嚏,并伴有较多水样鼻涕。患者常可明确陈述发病诱因。该型也可能属反向过[阅读全文:]
摘要: 萎缩性咽炎(atrophicpharyngitis)常继发于萎缩性鼻炎,病因不明。主要病理变化为咽部腺体和粘膜萎缩。初起为粘液腺分泌减少,分泌物粘稠。继因粘膜下层为炎症所累,逐渐发生机化与收缩,压迫粘液腺及血管,妨碍腺体分泌及营养供给,致使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萎缩变薄。其病情长且不易治愈。【治疗措施】给予适当用药,可控制病情发展。常服维生素A、B2、C、E,能促使粘膜上皮生长;涂用2%碘甘油,可促进腺体分泌,并改善局部血循环。局部清洗,雾化治疗及对症处理,均可减轻症状。【临床表现】自觉咽部干燥,喝水[阅读全文:]
摘要: 病因 茎突过长①茎突过长:正常茎突平均长度约2.5cm,超过此长度谓茎突过长。茎突起 于颞骨下茎乳孔的前内方,呈细圆柱状,远端伸向内、前下方,位于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之间。茎突过长使其远端伸向扁桃体窝内或其附近,无论扁桃体摘除与否,均可出现咽部异物感,如压迫神经末梢,可出现咽痛等症状。过长茎突压迫或磨擦颈部动脉,影响血液循环,可引起相应区域疼痛。但也有茎突过长而无症状者。 ②茎突方位与形态异常:部分患者茎突长度在正常范围内,但其方位与形态异常,或颈动脉部位异常使两者相抵而引起头痛等症状。 ③[阅读全文:]
摘要: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甲状腺部分或全部未下降而停留在舌盲孔处,即成为舌甲状腺。在颈部有正常位置的甲状腺而伴有舌甲状腺者,又称为副甲状腺。甲状腺组织全部集中于舌根部而颈部正常位置上无甲状腺者,又称迷走甲状腺。舌甲状腺小儿少见,性成熟期、妊娠、哺乳期的女性多见。【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检查所见及同位素扫描检查不难作出诊断,但应注意与舌根部血管瘤、舌根囊肿、纤维瘤等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治疗措施】一.不需治疗 肿块小,患者无症状,可不予治疗。二.保守治疗对迷走甲状腺或患者有咽部阻塞症状及甲亢症状者,可先[阅读全文:]
摘要: 扁平苔藓(lichenplanus)是一种皮肤粘膜慢性炎性疾病,是口腔粘膜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目前尚无定论。可能与感染、精神、内分泌、系统性疾病、遗传及免疫等因素有关。【治疗措施】其治疗方法为:①去除各种不良刺激,如去除牙垢,修正锐利牙齿及不良修复体。②保持口腔卫生,可用0.05%洗必泰液含漱。③局部炎性病变,可涂以皮质激素软膏或膜剂。长期糜烂不愈者可用醋酸氟美松液2~5ml,加等量2%普鲁卡因,或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25mg/ml)0.5~1.0ml,于病变基底处注射。3~7天注射一次,2~5[阅读全文:]
摘要: 脑脓肿CT显示 脑脓肿(Intracerebral abscess)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脑脓肿。脑脓肿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最常见。 流行病学 可在任何年龄发生,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发病率占神经外科住院病人 2%左右,男女比例约2.5:1。 分类 脑脓肿MRI 按病因和感染源不同分为四类: 1、耳源性与鼻源性脑脓肿:耳源性脑脓肿最多见,约占脑脓肿的2/3。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感染系经[阅读全文:]
摘要: 描述 检查显像 颅中窝底骨折可损伤较大蝶窦之上壁而致脑脊液鼻漏。中耳乳突天盖或咽鼓管骨部骨折造成的脑脊液漏可经咽鼓管流到鼻腔,称为脑脊液鼻漏。筛骨筛板骨折所致的脑脊液鼻漏发生率最高。脑脊液鼻漏可在受伤时刻发生,也可在伤后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发生;后者称为迟发性,可能因为伤时仅有骨板断裂而硬脑膜完整,以后受颅内压和脉搏呼吸的影响,硬脑膜逐渐疝入骨折裂隙内,久之致硬脑膜纤维断开,形成小孔,遂发生脑脊液鼻漏。另一原因是受伤时血块将硬脑膜和骨板裂口暂时封闭,以后血块分解,脑脊液鼻漏。或因受伤时血块将硬膜[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