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例讨论 > 正文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1例

发布时间:2023-01-18   来源:医学影像学杂志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作者:陈明,王艳艳,蒋小莉,姜云惠,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患者男,39岁。因“上腹部疼痛1月余”于2016年5月19日入院。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突发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无放射性,无腹胀、恶心呕吐,无畏寒高热、腹泻、反酸、嗳气,无头昏头痛,无心悸胸闷,无呕血、黑便。发病后在外院行腹部CT检查示;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未予处理。

 

入院后查体;全腹柔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肾区无叩痛;无腹部包块,其他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电子胃镜;十二指肠乳头未见异常,降部、球部交界处大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5cm×1.5cm隆起,顶端凹陷,表面黏膜与周围黏膜连续,见散在点状糜烂灶(图1)。初步诊断;十二指肠降部、球部交界处隆起。

 1.png

图1十二指肠降部、球部交界处大弯侧一隆起(黑箭),顶端凹陷,表面粘膜与周围粘膜连续,见散在点状糜烂灶

 

CT检查;十二指肠降部与球部交界处截面大小约为1.5cm×1.6cm软组织样影突向腔内外生长,其内密度较均匀,CT值约为37HU,边界清晰,与正常组织分界较清,十二指肠管腔变窄(图2),动态增强扫描实质病灶呈均匀性明显强化,与正常胰腺组织强化幅度基本一致,三期CT值分别为102HU、104HU、86HU(图3A~3C)。初步诊断;十二指肠降部与球部交界处占位性病变,考虑为间质瘤可能。

 1673996318535379.png

1673996326336925.png

1673996334549141.png

图2十二指肠降部与球部交界处一软组织样影突向腔内外生长,密度较均匀,边界欠清,十二指肠管腔变窄;图3A~3C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一致性性显著强化,三期CT值分别为102HU、104HU、86HU

 

手术所见;十二指肠降部与球部交界处可触及约1.5cm×2.0cm大小肿块,灰黄色、质地硬、活动度差,未侵犯肠系膜上血管及腔静脉。病理检查;正常十二指肠黏膜内见一团簇状胰腺的腺泡组织,其内由分化成熟的腺泡和导管构成,导管不规则扩张、增生,衬覆黏液上皮或柱状上皮(图4)。病理诊断;十二指肠异位胰腺。

 4.png

图4镜下正常十二指肠黏膜内见一团胰腺的腺泡组织,左边深蓝色是胰腺组织(白箭),右边及上边是十二指肠腺体(黑箭)(10×4)

 

讨论

 

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移行变异,临床非常少见,发病率为0.6%~13.7%,男女比例为3;1,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群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患者,其形成的机制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病灶一般直径1~2cm,多为单发。异位胰腺可见于食管、胃肠道、脾、肠系膜、肺、纵隔等多个部位,最好发于十二指肠(约占30%),其次为胃(约占25%),本例发生在十二指肠,与相关文献报道好发部位基本相符。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其病灶大小、位置、黏膜受累情况以及异位胰腺组织是否具有分泌功能,大部分十二指肠异位胰腺临床表现属于隐匿型,通常无临床表现,临床极易误诊,只有30%~50%的患者有相应症状,常常表现为腹部胀痛不适、黑便、贫血、体质量减轻,甚至可引起不同程度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

 

目前关于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影像学表现的国内外文献相对较少,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及结合本病例CT影像资料,十二指肠异位胰腺主要有以下CT表现;病灶主要位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呈肠腔内外生长型包块,形状多呈类圆形或长椭圆形,少数呈轻度分叶状,边界光滑或不光滑,多数病灶与周围正常肠管分界清晰;平扫时病灶密度多与胰腺组织的密度基本一致,密度均匀,部分病灶因以腺泡或增生的平滑肌构成为主,平扫密度稍偏低。

 

动态增强扫描时,多数病灶的强化程度及方式等与正常胰腺组织强化的密度变化特点同步,呈均匀的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强化时呈现出中央导管征及脐凹征等,中央导管征及脐凹征是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特征性CT表现,本例患者未出现以上两种征象,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少数病灶以腺泡或增生的平滑肌构成为主,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明显,多呈轻中度强化,缺乏正常胰腺组织强化的典型特点。

 

因病灶大小不一,十二指肠管腔狭窄程度不一,相应的临床症状多样,MDCT的重建MPR图像可以准确显示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形态和管腔狭窄程度,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肿块越大,管腔狭窄程度越重,出现相应腹痛、腹胀、肠梗阻出现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分布范围较广,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容易误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在鉴别诊断中应与十二指肠间质瘤、十二指肠平滑肌瘤、十二指肠腺瘤性息肉、十二指肠腺癌及淋巴瘤等疾病鉴别。

 

综上所述,十二指肠异位胰腺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临床表现及体征无特异性,当MDCT上见到十二指肠腔内一外生长型肿块,形态多规则,密度多均匀,动态增强扫描时,病灶强化程度与主胰腺强化基本同步,伴有肠腔不同程度狭窄等征象时,影像诊断医师应考虑到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可能性。

 

MDCT轴位图像结合MPR等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地反映病灶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有助于评估病灶的位置、范围、肠腔受阻情况及腔内外受累情况,对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术前准确诊断、精准定位、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减少手术失误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最终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

 

来源:陈明,王艳艳,蒋小莉,姜云惠.十二指肠异位胰腺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2(01):85+180.

图说天下

医学图库
医学资讯
医学前沿
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