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例讨论 > 正文

第三脑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1例

发布时间:2023-02-27   来源:未知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作者:姜呈,侯博儒,陈毅,王泽宁,王栋,任海军,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1.病例资料

 

24岁女性,因视物不清1个月、加重伴大小便失禁15 d入院。入院前1个月,出现视物不清,未重视。15 d前,出现间断大小便失禁,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MRI检查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积水。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入院MRI 示第三脑后部不规则团块影,T1、T2、FLAIR 信号稍长,中间见多发小囊变区,幕上脑室积水;垂体大小形态正常(图1A、1B)。MRS示Cho波峰明显升高,NAA波峰明显降低(图1C)。

 1ab.png

1c.png

图1 第三脑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A. 术前MRI T1像矢状位示第三脑室后部不规则团块影,呈稍长T1信号;B. 术前MRI T2像轴位示病变呈稍长信号,中间见多发小囊变区;C. 术前MRS示Cho峰明显升高,NAA峰明显降低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等均在正常范围内。采用经额叶皮质入路,设计右侧额颞弧形切口,骨瓣大小约4 cm×6 cm。经右侧额中回皮质造痿进入侧脑室,可见肿瘤组织呈灰红色,质韧,血供丰富,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清,予以仔细游离肿瘤组织,保护深部静脉,分块切除,并行第三脑室底部造瘘。

 

由于肿瘤与透明隔及脉络丛关系密切,位置较深,血供丰富,未能全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术后CT示肿瘤未能全切,脑室内积血。术后2个月,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能简单配合指令动作,但视力改善不明显,复查头颅CT可见肿瘤残余,脑室内积血吸收。

 

2.讨论

 

PXA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级Ⅲ级。绝大多数PXA发生在大脑半球的表面,尤其好发于颞叶,其次是顶叶、额叶和枕叶,在小脑、侧脑室、脊髓、松果体、视网膜等特殊部位也有少量报道。本文病例肿瘤位于第三脑室。PXA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中老年少见。

 

在临床表现上,PXA多以癫痫发作就诊。本文病例表现为视物不清、大小便失禁,可能与其特殊发病部位导致的脑积水致颅内高压有关。PXA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通常被描述为局限性的、带有囊性成分的占位性病变。CT实质性部分与周围灰质密度相近而不易明确边界。MRI T1像为等或低信号,T2像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实质部及瘤结节强化,可有脑膜尾征,瘤周通常有轻到中度水肿

 

病理检查是确诊PXA的主要依据。PXA的起源尚有争议,通常认为PXA起源于软膜下星形细胞。GFAP和S-100阳性是PXA神经胶质起源最直接的证据。PXA可与节细胞胶质瘤、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等胶质起源的肿瘤混合出现,更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混合表型的肿瘤可能来自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前体细胞。

 

造血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抗原CD34在PXA中的表达也使得PXA的起源更加扑朔迷离。手术全切除是PXA的最佳治疗方法。绝大多数肿瘤浅表且边界清晰,易于全切除,手术效果好。

 

总体而言,PXA的10年总生存率约为70%,但肿瘤性质间变、转移、复发、肿瘤切除不全等情况,通常预示着预后较差。半数以上的转移和低分化的PXA需放化疗,然而,对生存率的影响尚不清楚。最常用的化疗药物是替莫唑胺依维莫司。此外,多数PXA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对于BRAF抑制剂的研究也是目前的一大热点。

 

总之,第三脑室PXA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手术全切除肿瘤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手术未能全切、恶性程度较高的病变,可尝试进行放化疗,以便更好地改善病人预后。

 

来源:姜呈,侯博儒,陈毅,王泽宁,王栋,任海军.第三脑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1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27(02):144.

 

图说天下

医学图库
医学资讯
医学前沿
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