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泰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不透风的防护服,被口罩勒红的脸颊,一此次被打湿的衣服,逆行走向病毒的背影……
疫情第三年,这样的场景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
在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负重坚守下,中国疫情形势一直趋于稳定状态。
或许是随着疫情防控的持续深入,医护人员的辛苦与不易更直观的展现在了大众面前,越来越多的人对医生与护士这个职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今年,关注医生职业的医疗影视剧也迎来了一个小高峰,仅下半年,就有近10部医疗剧开播或定档。
11月4日,由杨幂、白宇领衔主演的医疗情感关怀电视剧《谢谢你医生》开播。剧集将通过70多个案例,展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多重情感联系,探讨“医学”与“人学”,即作为医生唯一要考虑的就是病情,还是医生面对的不仅是疾病更是人。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小事,都值得我们说一声“谢谢你,医生”。
“我是一名医生,如果有需要请截停我”
近日,一位博主分享了一则短视频,视频拍摄者路遇一辆小轿车,轿车的后车窗贴着这样一行字“我是一名医生,如果有需要请截停我”。
图源:视频截图
如此简单的一句话暖到了不少人:
一句话温暖一路人!这样暖心的医生并不止一位。
据北京日报,今年年初,水利医院创伤科医生杜云龙在下班途中帮助了一位遭遇车祸的女士,杜医生停在一旁的摩托车上就贴着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名医生,如果有需要,请截停我!”
杜医生贴有标语的摩托车 图源:北京日报
杜医生对受伤女士进行了伤情检查,初步判断为肱骨骨折,为避免伤情加重,需对伤者的胳膊进行固定处理。在杜医生的发动下,周围的人从附近找了一块木板作为简易“夹板”,然后他从自己车里拿出绷带,仅用了不到3分钟,就熟练地帮伤者包扎好了。
谈起这次救助伤者时“就地取材”制作简易夹板,杜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还有些不好意思:“平常我车里都放有一个急救包,里边夹板、绷带、碘伏、酒精都有,前段时间在路上帮助了一位骨折的伤者,把夹板用了,工作一忙,忘记放新的进去了。”
不仅在摩托车上,杜医生的小轿车上也同样贴有 “我是一名医生 如果有需要请截停我”的标语。
杜医生贴有标语的车 图源:北京日报
这不是杜医生第一次救人。身为一名医生,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都会主动帮忙:“医生的天职就是随时救人,我希望自己不仅可以主动施救,如果路上有人需要医生帮助,看到我车上的标语,他们也可以毫不犹豫地向我招手!”
今年5月份,一位90后正在参加规培的住院医师也温暖了不少人。
有网友晒出视频,一辆白色小车车尾上留着一行字:“我是一名医生,如果有需要请截停我。”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据悉,车主名叫翟世鹏,1995年出生,刚毕业3年,现在是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规培的住院医师。
他说,之前在新闻里看到小孩子突然晕厥或者窒息需要紧急抢救,这个时候如果有专业医生在,可能会改变很多事情。之所以贴这行字,是希望通过亮明身份,让更多人知道自己是医生,碰到紧急情况可以马上找到他。
这是有温度的一行字,也是有担当的一行字。
或许,你还没有碰到过,但请相信,大多数医生都有这样的温暖,也有这样的担当。
素未谋面,医生请假为4岁男孩捐造血干细胞
近日,工作14年从未缺勤的一位医生向单位请了一个“小长假”,从湖北宜昌赶到武汉,为一名4岁男童捐献造血干细胞。
这位医生就是湖北宜昌的肝胆外科医生王刚。
10月23日起,连续五天,40岁的王刚每天都要前往当地医院打两支特殊的针—— “动员剂”,用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10月27日,在注射完最后一支动员剂后,王刚进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最后一个环节——造血干细胞采集。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手臂需要捆绑弹力带,手掌也需要不停地捏弹力球。由于整个捐献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捐献者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不适症状。
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过程持续了3个多小时,最终一共采集了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几个小时后,这些生命的种子传递给了一名4岁男童。
“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一个生命,我觉得很开心!”
捐献当天,他收到一封来自孩子妈妈的感谢信,信中写道:“万分感谢你的捐献,给了我孩子延续生命的希望。茫茫人海,素未谋面,生命过程遇见您,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这样平凡的事在医护人员群体中,还有很多很多。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李文裕医生,坚持献血20年,7400毫升鲜血,见证了他的医者仁心;
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孔城医生,5小时精心作画,精准勾画出肿瘤靶区,尽最大努力保全患者;
90后医生花3个月苦练上万次,练成“无痛飞针”,只为给患者扎针时既精准又可减轻患者疼痛;
还有,在疫情防控期间,一轮又一轮核酸检测的背后,无数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奋战;
……
这些,都是最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通医生身上的很小的一件事,却见证了一位位普通医生不普通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之下,或许我们的生活都多多少少有些遗憾,但请相信,有这些温暖又有力量的医者仁心,我们终将能克服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