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例讨论 > 正文

应用改进低剂量组CT技术检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

发布时间:2022-10-13   来源:现代医药卫生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作者:赵子健,吴瑞祥,盛茂,聂建云,侯媛媛,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影像科

 

胸部CT对病毒性肺炎有较高的诊断率。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多地确诊病例CT表现均显示单侧或双侧多发磨玻璃样影。而低剂量CT(LDCT)除了一般筛查,鲜有文献指出其同样可以应用在COVID-19检查中。本文通过对COVID-19患者使用改进后的LDCT检查,记录每次扫描剂量,并讨论LDCT 扫描技术在检查COVID-19中的应用,期望为LDCT在COVID-19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因“咳嗽发热10d余,胸闷2d”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85 mm Hg(1 mm Hg=0.133kPa),脉搏血氧饱和度95%。神志清醒,呼吸平稳,对答切题,口齿清晰,双肺叩诊清音,粗糙呼吸音,闻及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心律齐,心音正常,未有武汉接触史。

 

2020年1月31日自发热门诊来本科行胸部CT扫描,使用原厂胸部扫描程序,螺旋扫描,120kV,智能毫安秒,最大400mAs,最小80mAs,噪声指数13.5。扫描见两肺上叶及下叶多发条片状模糊病灶,部分呈蜂窝状及网格状改变,肺内未见明确实质性占位(图1A)。结论为两肺间质性肺炎,由于该例患者急性起病,结合病史,建议复查。后经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

 

经过治疗,2月7日患者复查CT,使用一般LDCT 扫描程序。螺旋扫描,100kV,智能Am,最大250,最小50,噪声指数13.5。图像可见两肺下叶多发条片状模糊影,病灶内可见少许病变,结合病史考虑病毒性肺炎,较前好转(图1B)。2月14日再次复查,使用改进后的LDCT程序,第2次基础噪声指数改为15,并开启迭代算法,AsiR系数60%。两肺仅胸膜下可见淡薄模糊影,病灶进一步吸收(图1C)。

 

2月21日最终复查,使用改进后LDCT程序,图像显示病灶基本吸收(图1D)。4次扫描具体参数、SNR、CNR、与辐射剂量见表1。结合上述CT结果,且患者体温正常大于3d,无呼吸道症状。2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同意患者出院。

 图1.png

1665618479141846.png

2.讨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发布的第五版COVID-19诊疗方案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凡是疑似病例包含肺炎影像学特征,均可临床诊断为COVID-19,临床救治中已将胸部CT 检查作为COVID-19诊断的重要依据或诊断标准,因此建立基于胸部CT的综合诊治系统十分必要。有资料显示,LDCT可应用在肺部小结筛查中,由于胸部属于空腔脏器,天然对比度高。LDCT低管电压低毫安秒的扫描条件大幅度减少辐射剂量的情况下,并不会显著降低图像质量。

 

目前COVID-19疫情蔓延广泛,相关COVID-19是否可应用LDCT 检查的资料较少。COVID-19筛查对胸部CT的需求较高,如果应用LDCT将会大大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方面,通过剂量面板与公式ED=DLP×0.014,得知LDCT无论DLP,CTDlovl、ED均远小于原厂程序,降幅高达2/3。客观评价方面,低剂量扫描噪声高于原厂程序,通过公式SNR=SI/SD,CNR=(SI-SI对比)/SD,计算出原厂程序SNR与CNR最高,LDCT程序略低,但是主观评价4次均在3分以上,影像学显示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病毒性肺炎的图像表现主要为间质性改变,这使得LDCT扫描对病毒性肺炎特异性良好,图像均可检出炎症病变。该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其CT表现显示了在COVID-19筛查复查中,使用LDCT的可行性。低剂量一直是医学影像界的共识,如何优化、应用LDCT反映的是一个影像科室剂量控制的能力,充分了解科室仪器机能、参数、条件以配合当前临床的需要。当然,COVID-19疫情不断发展变化,LDCT参数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对COVID-19患者的检查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检验。

 

来源:赵子健,吴瑞祥,盛茂,聂建云,侯媛媛.应用改进低剂量组CT技术检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1例[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0):1790-1792.

图说天下

医学图库
医学资讯
医学前沿
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