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54岁,女性。咳嗽、胸闷数月就诊,无发热。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手术证实为膈疝;术中见膈肌萎缩,用人造补片修补后,患者康复。膈疝分类不一,可按有无疝囊分真疝与假疝,但一般按有无创伤史把膈疝分为外伤性膈疝与非外伤性膈疝,后者又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类。非外伤性膈疝中最常见者为食管裂孔疝、胸腹裂孔疝、胸骨旁疝和膈缺如等。膈疝症状轻重不一,主要决定于疝入胸内的腹腔脏器容量、脏器功能障碍的程度和胸内压力增加对呼吸循环机能障碍的程度。由于腹腔脏器异位进入胸腔,可以改变胸腔内的负压状态,压迫肺组织,导致纵隔移位,急性者可引起明显的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严重者常致死。慢性者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仅表现为纵隔肿物,部分可导致肠梗阻,肠绞窄而出现症状。
膈疝的形成除先天性膈肌融合部缺损和薄弱点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胸腹腔内的压力差异和腹内脏器的活动度;各种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如弯腰、排便困难和怀孕等均可促使腹内脏器经膈肌缺损和薄弱部进入胸内。
②随着年龄增长,膈肌肌张力减退和食管韧带松弛,使食管裂孔扩大,贲站或胃体可以经过扩大的食管裂孔突入后纵隔。
③胸部外伤尤其胸腹联合伤引起膈肌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