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微腺瘤
概述
影像
主要的鉴别诊断
病理
临床要点
诊断纲要
(左)冠状位图显示小的微腺瘤(箭)使右侧垂体轻度扩大,漏斗左移。
(右)冠状位显微病理学显示正常垂体包绕一小的无功能微腺瘤,为尸检偶然发现。
(左) 冠状位T1WI C+MR显示轻度扩大的垂体内有一强化稍弱的病灶。患者无症状,该病灶为偶然发现。垂体“偶发瘤”常见(见于15%~20%的病例) ,可能代表无功能性腺瘤或非肿瘤性囊肿(如中间部囊肿或Rathke裂囊肿) 。
(右) 一例催乳素升高的女性患者,冠状位T1WI MR显示垂体左侧部内一8mm的结节。多数微腺瘤位于侧方。
(左) 冠状位动态T1WI C+MR显示正常垂体强化。因垂体左侧的病灶比正常垂体强化慢,8mm的病变清楚可见。
(右) 动态增强后,冠状位T1WI C+MR显示病灶明显延迟强化。如果结节没有局部增大,在标准T1WI C+扫描上不能辨认。
(左) 一例无症状患者,冠状位CECT显示垂体内小的无强化灶。
(右) 同一患者,矢状位T1WI C+MR显示垂体轻度增大,CT扫描上的小病灶可见,无强化。在对比增强CT和MR扫描中,垂体“偶发瘤”常见。
垂体大腺瘤
影像
主要的鉴别诊断
病理
临床要点
诊断纲要
(左)冠状位图显示“雪人样”或“8字形”鞍区/鞍上肿块(弯箭)。病灶内有小的出血灶(空箭)和囊变(直箭),垂体与肿块不可区分;事实上,腺体即肿块。
(右)大体病理显示大腺瘤通过鞍膈向上延伸进人鞍上池(箭),向侧方生长进人海绵窦(弯箭),图像中去除了部分海绵窦顶壁。
(左) 冠状位T1WI MR显示典型的“8字形”或“雪人样”垂体大腺瘤。垂体与肿块不可区分;腺体即肿块。
(右) 同一位患者,矢状位T2WI薄层扫描显示肿瘤(箭)使蝶鞍(空箭)扩大、加深。相对于灰质,肿瘤呈等信号。
(左) 一例乳腺发育、催乳素明显升高的中年男性,矢状位T1WI显示巨大的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侵蚀斜坡,并延伸进入蝶窦和鼻咽部。
(右) 同一患者,轴位T1WI C+MR显示肿瘤侵及并破坏斜坡。肿瘤包裹右侧颈内动脉(弯箭),但没有使其闭塞。
(左) 冠状位T2WI MR显示垂体大腺瘤的囊肿(弯箭)和出血灶(空箭)。肿瘤侵及海绵窦。
(右)一例巨大的侵袭性腺瘤患者,选择性颈内动脉血管造影静脉早期侧位图显示肿瘤明显“染色”(箭)。大腺瘤常血供丰富。
(左) 轴位T2WI MR显示大腺瘤伴高信号囊肿。这可能是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中阻塞的间质液体。
(右)一例长期肢端肥大症的30岁男性患者,矢状位T1WI MR显示垂体大腺瘤侵及蝶窦(直箭)。请注意颅骨(空箭)增厚,额窦(弯箭)扩大。
↓ 内容节选自图书:
《脑部影像诊断学》 主译:吴文平 等